湖北再现三聚氰胺
“按下了葫芦又浮起了瓢”的三聚氰胺问题又在湖北现身。襄樊市工商部门上周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在全市范围内排查湖北远山乳业生产的乳酸玉米奶,批号为20100615,包装容器为塑料(12150,-80.00,-0.65%)瓶。因检测结果表明,这批有毒乳酸玉米奶每公斤三聚氰胺含量高达4.8毫克。而厂家出货记录显示,该批次产品中有50件通过一名周姓人销到襄樊,但目前市场上尚未发现这批有毒玉米奶的踪影。
“如果三聚氰胺的问题再不解决,中国乳业就真的要彻底完蛋了。”不断有业内人士向记者感慨。先是9月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从三聚氰胺批发商到零售商的流通全程建立销售实名登记制度,再到不久前新出台的《乳制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与《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质检总局正式要求乳品企业年底前重新申请生产许可证,从明年3月1日起责令没有领到许可证的企业退出市场。看上去是政策一条接着一条来,但事情还是一件接着一件出。且确如资深乳业专家王丁棉所预言的那样,一方面是部分不良经销商可能私下打开问题产品掺到新品中,在检测没有那么严格的农村市场重新售卖,另
一方面在调味奶、饼干、雪糕中的用量相对较小,可能化整为零。
政府“驻厂监管”模式值得借鉴
记者了解到,最新发布的2010版细则对三聚氰胺也有着特别的关注,规定应保证对购入的生乳和原料乳粉及其加工制品批批进行三聚氰胺检验,具备三聚氰胺检测相关设备,两名以上有独立检验能力的人员,不得进行委托检验。
“如果新版细则可以彻底执行,将有超过一半的中小乳企被淘汰。”东方艾格乳业分析师陈连芳表示。某小型乳企也称,检测配置简单的也要10多万,进口液相色谱仪价格近40万,一个样品检测费用在300元左右,再加上配备专业人员,多增加或上百万成本,未来多半是要关门。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南庆贤向媒体表示,三聚氰胺“不得进行委托检验”的规定看似严格,实际却不太科学,更倚重自检违背了第三方监督原则。而质监部门则强调,今后将对15%批次的原料乳进行三聚氰胺抽查检验,对出厂产品也进行每周至少一次的监督检验。但在上海奶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顾佳升看来,“单纯依赖检验把关的监管食品安全思维定势还是需要改变,基于工艺的过程控制更为重要。”记者了解到,欧美一些国家就有“驻厂监管”的常态管理形式,要求政府主管部门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到现场”监管整个工艺流程,因此国内要靠规定彻底完全地挡住三聚氰胺的步伐,依然任重而道远。